全民健身掀熱潮問候語“吃了嗎”變“跑步嗎”
52fw.cn 07-29 次遇见原標題:從“吃了嗎”到“打球嗎”“跑步嗎”——問候語之變折射全民健身熱潮
何晨陽、蘇醒
曾經,不少人見面打招呼都喜歡問“吃了嗎”,如今,“話風”早已煥然一新,“跑步了嗎?”“打球嗎?”“下班一起去健身?”……越來越多含有運動關鍵詞的話語,正逐漸成為流行問候語。
“以前朋友見面,總是條件反射般地會問‘吃了嗎’,現在見面,可能要說‘走啊,跑步去’‘跳舞去’,才算跟上時代潮流。”60歲的姚寧笑著說。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運動開始深度融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像姚寧一樣將運動視作一種生活方式的人不在少數。
今年54歲的馬彥柱,是寧夏銀川市自來水公司的一名工人,以前一下班就“家裡蹲”,現在,他每天都要出去跑步。
“小公園越來越多,裡面還修建了塑膠跑道,綠化也越來越好,我每天跑步就為‘洗洗肺’。”馬彥柱說,身邊的運動設施越來越多,人們的健身熱情也越來越高。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寧夏全區建成35個體育公園、80余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141條健身步道,公共體育場館陸續實行免費或低收費對外開放。
不只是寧夏,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圍繞健全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組織、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設施、豐富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支持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賽事、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指導、弘揚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文化等“六邊工程”持續發力,“15分鐘健身圈”“10分鐘健身圈”在全國多地涌現,健身步道、健身器材成了不少城市小微公園中的標配。
“生活好了,手裡有錢了,咱的腳也越來越舒服了。”馬彥柱撩起褲腿,露出了鞋上的對鉤,“以前跑步穿的是土布鞋,或是十幾塊錢的白球鞋,現在兒子給我買了跑步鞋,輕薄舒適,還不臭腳。”
記者採訪了解到,健身設施多了、裝備好了,人們的健身選擇也多了。如今,擊劍、網球這樣的“小眾”運動在西部城市也受到不少人青睞。同時,像馬彥柱一樣嘗到運動“甜頭”的人,開始以朋友圈步數排行榜、健身軟件約跑等形式帶動身邊人參與健身,健身人群數量不斷提升,運動正在成為更多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內容。
僅在寧夏,截至2018年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約為225.1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約為32.7%﹔每周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人數約為357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約為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