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营和门口的野蛮人 汽车流通行业还有没有新的故事?
52fw.cn 06-28 次遇见直营店、汽车电商,哪种渠道会成为未来汽车零售的主流?4S店在下一个时代还能不能在流通市场保持主导地位?外行渠道进入汽车零售行业,会不会取代现有汽车线下门店?近段时间,汽车流通赛道又热闹起来,特别是海尔、顺丰这些拥有庞大线下网点的“门口的野蛮人”入场,在行业内又掀起了一场关于4S店会不会被代替,未来汽车流通渠道会出现什么发展趋势的大讨论。
在过去几年里,汽车流通行业一直不缺新的故事。从2014年开始的汽车电商,到2016年左右起步的新能源直营模式,每隔一段时间4S店模式就会被拿出来对比一番。但直到今天,4S店依旧牢牢占据汽车零售的主导地位。不过随着新车进入存量市场,互联网向下渗透,消费群体的变化,未来十年4S店可能要面临的是一场不一样的竞争。
最初的挑战者 汽车电商
最早向4S店发起冲击的是汽车电商,多数汽车电商的逻辑是,随着网购和线上消费的普及,互联网必将穿透传统多级分销渠道,彻底重构汽车流通和各类用车养车场景。在线汽车电商会像多数消费品行业一样,颠覆以4S店为代表的固有线下汽车分销渠道。
2014年,国内汽车电商开始进入高峰期,并伴随大量资本涌入。主机厂代表的车享网,车商代表的汽车街,再到二手车领域的人人优信瓜子,汽车电商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实际上,汽车电商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汽车电商大概经历过四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卖线索模式,平台在线上直接卖产品。客户付一点订金留下信息,然后转给4S店。4S店给客户打电话,做销售转化,转化后给线索平台返佣。这时4S捡了一个精准的客户,他常常就切掉了(告诉线索平台未成交,就无需对线索平台返佣)。因为帮平台返佣返3000的话,他自己卖能挣8000,肯定会切。
这条路很快就证明走不通,如果一个电商平台不经手供应链、不落地服务、不走交易,那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对整个消费环节的影响也就比较有限,更谈不上重构消费场景。而且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往往会采用低价策略,这种方式本身就不可持续。
第二阶段是B2C卖车模式,线上挂着卖,线下渠道成交。渠道一般有自建的也有加盟。这个阶段出现了一大波B2C模式,比如那些年风风火火的各类二手车“严选商城”。不过很快大家发现,获客和转化成本太高了,远超过利润。这些“电商”又没有在供应链端深耕,通过提升效率去挖掘利润空间。而且还要跟传统车商在本地竞争,然后还必须打价格战,利润更没了。
车商发现,要做成一个长久的生意,必须要走差异化。于是有了第三阶段,也就是是卖资产模式。从2016年底开始,以弹个车、毛豆等为代表,把车变成资产,比如融资租赁,用标准的价格卖出去。一度所有大平台都开始做融资租赁,不过很快,为了获得更多客户开始拉低风控,平台让更多客户进来,风险就加大了。于是,在一个资产周期(一般是3年),就树倒猢狲散了。用电商的套路去做金融生意,也就成了悖论。
第四阶段是卖服务,当发现前三样都不行的时候,大家开始找新方法,不是去和车商做对手,而是通过服务解决他们的痛点。把经销商、中间商、主机厂等环节都串起来,提高流通效率,通过效率创造利润和新消费场景。也就是现在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卖好车是一个代表。产业互联网模式布局大,路径长,但这种渐进式的模型也是未来最有可能颠覆汽车零售行业的。
直营 模式能成为主流吗?
2020年国内的汽车品牌一共是110多家,今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60多家,大多数是新冒出来的新势力。今年以来,苹果、百度、小米等互联网/科技类巨头陆续下场,带动第二轮造车热。按照30个月新车研发周期,最新一批车厂最晚也会在2023年左右推出新品。
中国汽车品牌列表
新一轮的造车热潮最终会和上一轮那样徒留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