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两百元,还两万元感恩半世纪,恩情何止百倍
52fw.cn 06-14 次遇见
陶熙文/摄
“没有妇保,就没有我母亲,没有我们姐弟三人。感恩院长,感恩医生,感恩所有的医护人员。当初没有钱治病,医药费经历了多次减免。父母一直记得这份恩情,生活好一点后,省吃俭用也要拿出钱来做好事,不知道两万元够不够?钱是小事,恩情和歉意实在太深太深!”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到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杭州的孙女士称,母亲曾在1964年初因难产住进浙大妇院,出院时欠下了一笔医药费,多亏医院和政府的多次减免才摆脱困境。
现在,她想替父母报答这份恩情,用两万元偿还当年医院主动减免的200元。
难产三天三夜奄奄一息
危急时刻转到浙大妇院
6月1日,钱报记者和浙大妇院的工作人员一道来到孙女士父母位于滨江区长河街道的家中慰问两位老人。
当年的产妇戚玉香已经83岁,灰白的头发扎成两条长长的辫子,背微微有些驼。老伴儿孙兴梅,93岁,说起话来条理清晰、口齿清楚,完全看不出已如此高龄。
两位老人目前膝下有两儿两女,这几年家里新添了两个曾外孙,享尽天伦之乐。但正如孙女士所说,如果母亲当年没有被抢救回来,那这一大家子的命运都将被改写。
孙女士说,去年开始,父亲频繁地提起一段往事,嘴里总是念叨“感谢妇保的院长和医生,什么时候把钱给还上”。在她的询问下,一段尘封了近60年的往事才浮出水面……
孙爷爷一口萧山话,听不懂萧山话的人大概只能听懂“廿块洋钿”、“借了30块”之类的数字,这是他熟记于心的账目。戚奶奶在一旁安静地听着,难产时她奄奄一息,已不记得抢救的经过。
那是1963年年底,仅五六平方米的稻草屋里,27岁的戚玉香因为胎位不正,经历了3天3夜的痛苦都没有把孩子生下来,逐渐失去意识。连当地经验丰富的接生婆也束手无策,只能把胎儿拉出,引发了产妇大出血和感染。
难产后,她被送到长河卫生院治疗了半个月,但没有任何起色。孙兴梅记得,妻子全身浮肿,肚子胀得像个皮球,排尿十分困难,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这时,正好一个懂医的表舅来拜年,看到这副情形,建议赶紧送省妇保抢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